百生进百馆丨常山石韵映“大系”,墨舞青春绘传承

发布时间:2024-08-28访问量:37

8月下旬, 浙江大学“百生进百馆”社会实践团常山分队的四名成员赴浙江衢州常山县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常山分队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的丰富成果为基,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主题美育宣讲累计举办9场主题活动,其中文化宣讲6场,覆盖基层群众近200人次。此次文化共建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将中国历代绘画瑰宝带入“寻常百姓家”,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笔墨丹青,古韵今风

常山地处浙江省西部,以其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闻名,因此也有“千年钙谷”的称号,矿产丰富。因此,宣讲团首先选择“‘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矿物颜料”为主题,引领孩子们踏上色彩的探索之旅。在宣讲员许辰鱼的引导下,孩子们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收录的古画出发,深入了解矿物颜料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他们不仅学习了朱砂、赤铁矿、褐铁矿等传统颜料的来源和使用,还亲手研磨矿石,体验了古代绘画的技巧。

8月21日上午,两场专为青少年精心策划的讲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背后的故事》《宋画里的宋人日常,在常山县文化馆二楼书法教室成功举办。讲座吸引了众多5至12岁儿童参加,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而在新安江移民展示馆,常山分队的成员们深入了解新安江移民的历史。在增进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之后宣讲团于三衢艺术馆开展了书法教学活动。宣讲员陶思文以篆书为例,指导小朋友们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引导小朋友们尝试体验书法艺术之美。

8月22日上午队员们前往常山文昌文化驿站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向听众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运动。以“大系”为基础,宣讲员李王琦、陶思文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多幅描绘古代运动场景的绘画作品。通过生动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了解蹴鞠、角抵、投壶、冰嬉等古代运动项目,并亲身体验了蹴鞠和投壶两项运动。

下午,宣讲团前往了渡口未来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水果”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讲员马一坤从“大系”中的水果入手,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中国古画中的细微之处选取樱桃等水果,深入讲解了它们的物理形态和艺术表现。在指导下,小朋友亲手在扇面上绘制了自己喜爱的水果图案。

深入调研,非遗传承

        抵达常山的第二天,宣讲团在常山文化馆方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常山县,参观了常山三宝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和常山喝彩歌谣文化展示馆。在这些文化地标的探访中,宣讲团成员们直观地体验常山的三宝文化、赏石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喝彩歌谣。他们对常山的特产猴头菇、胡柚、山茶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被奇石的自然之美所吸引,同时感受到了常山人民在重要场合表达祝福和喜悦的传统方式。

8月23日上午,宣讲团成员参访了常山县武当太乙馆。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左琦师傅的亲自指导下,成员们初步学习了太乙拳,并体验了太乙拳,在一收一放,一张一弛中感受独属于常山传统武术的力与美,阴阳调和,刚柔并济太乙拳是禅宗修炼、道家养生与武术的结合体,它不仅是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

 而在常山县文化艺术博物馆,宣讲团不仅欣赏到了馆方收藏的诸多奇石,还在众多古物件中感受到了常山过往的风土人情。

  在常山文化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戴理平老师展示了其精湛的蛋雕艺术蛋雕艺术以禽类蛋壳为创作材料,通过运用浮雕、阴刻、阳刻、透雕、镂空等多种雕刻技法,并结合绘画艺术,创作出具有强烈立体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

 在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宣讲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同体验了在蛋壳上进行雕刻的艺术创作,不仅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不易,也享受到了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感。

 从矿物颜料的探索到书法艺术的体验,从古代绘画的再现到非遗文化的传承,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在深入调研和体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常山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武当太乙拳的力与美,到蛋雕艺术的精细与创新,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在这场文化之旅中,宣讲团不仅让青少年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宣讲团成员们的不懈努力,大家成功地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瑰宝带入了寻常百姓家,让文化自信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