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六期:寻迹古韵金陵,增强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0-11-25访问量:445

11月21-22日,437437必赢国际登录博观达雅第六期活动如期开展,本期活动由437437必赢国际登录中国画1901团支部与书法学2001团支部结对举办,活动共计23人参加。是日,学生一行赴南京夫子庙、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地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访学习。

参访第一站为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坐落于秦淮河畔,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它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学生在此感受到了中华孔孟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二站,同学们到访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每一馆的藏品各具特色。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伴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沉浸于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脉中,为祖国的历史、民族和文化发展中所体现的智慧折服。在亲见历代纷繁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同学们增进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艺术涵养。

活动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坐落于南京城南群山的制高点,此处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通过此次现场教学,同学们被革命先辈求索国家出路、不畏牺牲流血的革命精神和事迹深深触动,进一步凝聚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437437必赢国际登录张充和艺术基金支持。同学们通过本次赴南京的参观学习,在南京夫子庙体悟深厚的中华传统气韵,在南京博物院领略各色文化遗产、拓展“视界”,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此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促使同学们思考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求是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希望同学们通过“博观达雅”系列实践活动,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艺术涵养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曾一婷    图/曾一婷、朱钰瑾

20201125

 

附学生观展体会:

1122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南京博物院,走进大门,美丽而雄伟的博物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禁为它的壮丽叹为观止。我们先后参观了艺术馆里的八个展厅,设有古代绘画,书法,雕塑等专题陈列馆。跟随着人们的脚步,我们又来到了历史馆,了解了江苏古代文明,江苏傍江临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所在的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

下午,我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从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这组群像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长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这些让我们在心情沉痛的同时,对烈士们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更是敬重。

——书法学2001 王子彦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时隔千年。在面对孔子像时,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这位至圣先师当年讲学传道的风采。

在南京博物院我们见到了丰富的馆藏:在历史馆中灿烂的史前神韵,到辉煌的明清气象中,我们见证了历史的更迭与人文的发展。而艺术馆里丰富多彩的绘画与书法展览对于我们书法专业的学生更是一次视野的拓展。中西方的文化碰撞,古今的时代对比。在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视角的同时,也让我们在老艺术家的作品中对于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雨花台风景区我们瞻仰了烈士群雕像,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见证了革命先烈为祖国做出的牺牲,也更明白了我辈青年所担的重任。

——书法学2001 詹科霆

夫子庙:一进门,西风,文风,翻书风;一观礼,贤人,君子,老夫子。作揖行礼,面对先生,虽有蒙蒙细雨,却丝毫不灭心中浩然。小小儒生,游学千里,虽有乌云遮天上月,却有人间月,负笈求学肩上月,登高凭栏眼中月,竹篮打水碎又圆。山间风,水边风,负籍远游脚下风,圣贤书斋翻书风,风吹浮萍有相逢。观夫子之塑像,倍感“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品夫子文采,如饮醇酒,醉哉,如大梦哉。

南京博物院:古曲流觞,脚踏青石地板,步入南京博物院,院中有雨,有人头攒动,也有古建筑的对称与肃穆,从石器陶瓷,到青铜黄铁;从骨针木辕,到金戈铁马;从简笔壁画,到汉砖三彩。见证人迹曲折前进,探索人情悲欢离合,阅读王朝起起落落。隔窗而忘,与文物四目相对,他们告诉我曾是玉人贵妇,将其配饰发间,曾是悍将君王,提之指点江山;也曾是孤苦老农,拉之耕田犁地。如今物是人非,光阴长河之上,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书法学2001 胡宇滔

参观了南京博物院,深刻感受到了沧海桑田的历史,从远古生物到人类的出现,再到现在的我们,无不展示自然的奇妙。在这颗蓝色星球,孕育出人类文明,中华文明。陶瓷青铜,木犁铁剑,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兴起;玉琮雕刻,书法绘画,彰显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这些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发掘,去保护,去传承,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书法学2001 刘致远

金陵小寒时节的冷风没有吹灭大家的热情,一行人终于在等候多时走进了期待已久的南京博物院。刚踏入大门我们便被不远处映入眼帘的气魄宏伟,严整开朗的南京博物院大殿所震撼。经过了解后才知道建筑采用辽代式样仿古,内部由棕黄色琉璃瓦搭配仿古式圆柱装饰,外墙高大的古典式挑檐庄严于高处俯瞰全园,将古代建筑之美用现代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诠释。游览过程中我们先从历史馆古色古香的“江苏古代文明展”体味江苏历史文化的魅力;接着走进民国馆,与老南京作为首都时的记忆展开跨越时空的联系;最后与“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抱石探讨关于20世纪中国画技法的变革与创新。与其说这是一次学习新知、开阔眼界之旅,更不如说是透过对实物的反思在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长河中追根溯源。

——中国画1901 黄润洁

南京很美。此行使我们真切感受了六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

夫子庙中陈列的文物让我了解了一些古代科举考试的过程与上个世纪我国在文化教育上的发展。总统府的景观与布置展现出中华民国时期社会国家的变革。雨花台上在凄风冷雨中庄严矗立的烈士纪念碑让我感到革命烈士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

在南京博物院的艺术馆中我看到许多的书画作品。近现代傅抱石先生等人的中国画作品让我的学习方向清晰了一些,让我初步体会到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中国画1901 徐荣元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